2024年08月01日
第05版:文化周口·聚焦 PDF版

黃泛區(qū)有條“三八河”

翟國勝

在黃泛區(qū)農場場部,有一條寬10至20米、深3至5米、長約1800米的人工河。它環(huán)繞著老場部辦公院,而后穿越小城鎮(zhèn)緩緩向南流去,人們都叫它“三八河”。河兩岸垂柳依依,有美化的欄桿,有硬化的道路,河邊游園更是游人眾多,許多人在這里游玩、拍照,“三八河”已成為黃泛區(qū)農場一道亮麗的風景。

其實,這條“三八河”,是1938年6月黃河水泛濫時沖刷留下的一條彎彎曲曲的橫溝。1957年,黃泛區(qū)農場場部機關由一分場遷入新場部時,它就位于新場部與一分場家屬院之間,既影響汛期排水,又不美觀。為此,場黨委決定,對其進行改造,挖溝造河,既有利于排水,又能美化環(huán)境。此項工程在1957年秋收之后開始進行。據黃泛區(qū)農場原黨委副書記楊萬峰回憶:由于男職工忙于農活,抽不出更多的人手,場黨委就決定,以八連(家屬公社)的同志為主,男工為輔,利用晚上、星期日,挖溝造河。在八連指導員劉秀英、連長段學蘭、管理員盧喜蓮同志的組織下,大家晚上用汽油燈照明,以鐵鍬、杠子、籮筐、架子車作工具,裝的裝,抬的抬,拉的拉,扛的扛,爭先恐后,你追我趕,弄得渾身都是泥土也不嫌臟,每天都是干到晚上12點才收工休息。

據黃泛區(qū)農場原副場長馬銀泉回憶:挖“三八河”的時候,因為沒有機械設備,全靠人工一锨一锨地挖,一筐一筐地挑,不少女同志的棉衣被汗水浸透,肩頭被扁擔杠子磨破,綻出棉衣里白花花的套子,套花磨掉,露出皮肉,皮肉又被磨出血泡,疼得鉆心。她們咬緊牙關,堅持再堅持,不叫一聲苦和累。嚴冬臘月,冰天雪地,她們雙腳踏進冰碴子里往外抬泥水,冰冷得刺骨鉆心,但她們沒有一個半途退卻當逃兵。她們有的因此落下風濕病、關節(jié)炎,有的落下腰肌勞損,卻無怨無悔。她們信守“三不講”原則:不講報酬(不講工資多少);不講工種(叫干啥干啥);不講時間(叫干多長時間就干多長時間),展示了女職工“半邊天”的風采。

經過四個多月的苦戰(zhàn),大家終于把一條十幾米寬、幾百米長的彎曲不直的橫溝,初步改造成既能排水又比較美觀的河道。1958年3月,在場部舉行的慶祝三八國際勞動婦女節(jié)大會上,當時的場黨委書記路巖嶺代表場黨委將此河命名為“三八河”,以此表彰女職工艱苦頑強的創(chuàng)業(yè)精神。

1996年,為進一步改善投資環(huán)境,場黨委提出了“一路一所一樓一河”的“四個一”工程,即修好農墾大道、改造招待所、啟用新辦公大樓、治理“三八河”。此次“三八河”清淤改造工程,歷時三個月,共投入資金40多萬元,投入7000余人,清挖泥土25900方。

2000年以后,農場又多次投入資金,用大型現代化清淤機對“三八河”河床進行淤泥清挖,硬化了坡面,修建了“三八河”兩岸的污水排放系統(tǒng),把生活污水與“三八河”自然水徹底分離,使“三八河”水質進一步凈化。

2014年后,農場又修建了“三八河”主景區(qū)兩岸的欄桿,鋪設了供游人游覽的道路,使“三八河”的景觀價值得到了進一步提升。

2024-08-01 2 2 周口晚報 content_247287.html 1 黃泛區(qū)有條“三八河” /enpproperty-->